7月10日-17日,湘潭理工学院“‘溪’望有‘理’”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,前往“村级事务积分制管理”的诞生地——娄底市新化县油溪桥村,探寻油溪桥村从省级特困村变成全国文明村的“蝶变”密码。

实践团走访调查 探秘解码“积分制”
地处娄底市新化县东北部偏远山区的油溪桥村,自2008年推行“积分制”以来,通过17年的努力,推动乡村治理和共同富裕,成为新型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国样板。
经过连日来的走访调查,实践团的成员们了解到,油溪桥村的“积分制”主要由村规民约、户主文明档案袋、积分规则构成。“积分制”将村民应履行的基本义务和责任,细化为可操作的村规民约,并赋予村民相应的集体股权、产权、分配权,按照民主议定的积分规则记录到户主文明档案,年底统一将集体利益所得进行分红。
“积分制”的运用,让村民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己家里的事,由此形成责权利高度统一的治理共同体。

“这跟我的家乡和我所认识的农村很不一样。”实践团的成员说,油溪桥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,“积分制”提高了村民的积极性,还促进了乡村文明建设。村民们举止文明、待人亲切,富有实干精神,是中国式现代化新农村的生动缩影。
“这是最好的社会课堂。”该校团委书记吉有余说,同学们在乡村实践中受教育、长才干、做贡献,提高思想政治素质,以火热的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。

数字化治理 提高效能新路径
走进油溪桥村,家家户户门前都贴着二维码。实践团成员们扫描二维码发现,在这里不仅能实时直观地了解积分排名,村民们还可以发布互动信息,参与乡村事务管理。
据了解,2021年,由农业农村部指导腾讯公司与油溪桥村合作开发的“村级服务平台”,使“积分制”的管理方法实现了数字化,传统的纸质档案变成了微信小程序,村民们都用上了“OA”系统。
在村委二楼的档案室,陈列着过去十多年全靠人工统计登记分数的户主文明档案袋。村委相关负责人说,“以前难免发生少记、漏记的情况,现在全部搬到线上,不仅更加公开透明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,而且增强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主动性、积极性和创造性,并且便于向全国展示和推广油溪桥的模式和经验。”
多元产业奏响“致富曲” 和美乡村增动能
“油溪桥村有油水,石头缝里长金子。”在“积分制”的推动下,村民们各司其职忙里忙外,村子里一派产业兴旺、欣欣向荣的景象。
稻田池塘里,村民们利用祖辈传下来的“孵鱼卵”手艺,采集河里的野生鱼苗繁殖育种,发展稻花鱼、甲鱼养殖;产业园区,本土药材黄精经过九蒸九晒,成为广受欢迎的食养珍品;油溪河上,色彩鲜艳的漂流船满载着欢声笑语,穿行在青山绿水间……

来自湘潭理工学院数字科技学院、人文与艺术学院、商学院等不同学科专业的16名学生组成的实践团,分成“小油队”“小溪队”“小桥队”三个小组,下到田间地头,与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,紧密结合自身所学,开展特色实践服务。
在7月16日晚开启的抖音直播中,同学们将镜头对准乡间晚会节目表演和油溪河夜漂,以此助力乡村“夜经济”发展。
实践团成员感叹道:“油溪桥不仅山美水美,而且物产丰富,我们希望通过短视频拍摄、直播带货的模式,帮助村民们把农产品销售出去,把油溪河的山水推介出去,把油溪桥村的‘积分制’模式推广出去。”
作者:王杜
责编:刘洋
来源:湖南教育融媒